日本的陶瓷器
陶器與瓷器
以黏土或含有玻璃質成分的石頭(陶石)為原料,塑形後燒制而成的器物叫做「陶瓷器」。其中,陶器主要以土和黏土為材料,質地疏鬆,胎壁較厚;而瓷器主要以含有玻璃質成分的石英和長石等陶石粉碎後的石粉為材料,與黏土混合後使用。它燒製出來堅硬緻密,胎體輕薄。各種彩畫、釉藥、刻花、劃花、跳刀等,不同的裝飾技法,營造出獨特的風格。
日本瓷器的發展自應永年到昭和共經歷了500多年的歷史,燒瓷行業在不斷地發展,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有的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紅釉、藍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過程中比較純淨,釉面和胎體結合得更緊密,施釉均勻而薄,有光亮感。胎質堅硬細密。
在歷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制瓷業也不例外,有些造型與中國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顯的日本民族風格。日本的瓷瓶類主要包括米酒瓶、棱口獸耳瓶、梅瓶、燈籠瓶、花瓶、人物花瓶背壺式扁瓶、葫蘆瓶。米酒瓶腹大、口小、頸短,瓶身畫有樹枝,枝上有兩條與草相似的線條下垂,這種瓶型和紋飾都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
棱口獸耳瓶的獸耳銜環是橢圓形的,而中國的獸耳銜環則是圓形的。日本的人物花瓶在中國稱為魚籠尊或罐。日本講究茶道,因此日本的茶壺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茶壺包括葡萄酒壺、京都茶壺、咖啡壺、端把壺、桶子壺和提梁壺等造型。日本罐的造型與中國罐區別不大,但畫法與中國不同,比較有特點的是日本罐兩側有系,大口圓蓋,施滿彩;日本水罐造型多為桶形;日本的茶葉罐有的罐體上心形開光,罐蓋頂部也有六角形開光圖案。
日本的大缸與中國有很多不同,日本缸的口部有平沿的、圓沿的,內壁往裡摳,呈逗號形,不僅用來當容器,還用來做取暖器。日本的隔盒有圓形的、方形的,有三層的,也有多層的,在造型上與中國有所不同,中國的隔盒小,日本的隔盒大,在盒與盒的連線處,日本的隔盒是外口的,中國的隔盒是里口的,兩者正好相反。
入選日本遺產的六大古窯
平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12~15世紀),陶瓷器燒製業尤為繁盛,全國各地都建起了穴窯。當時最為興盛的六個窯,是備前燒(岡山縣)、丹波燒(兵庫縣)、信樂燒(滋賀縣)、常滑燒(愛知縣)、瀨戶燒(愛知縣)、越前燒(福井縣),現在合稱為「六大古窯」,於2017年被列入日本遺產。